自清洗过滤器是一种利用滤网拦截流体中杂质,同时能自动清除滤网上拦截杂质以恢复过滤性能的过滤设备,广泛应用于工业、农业、市政供水等领域。以下从工作过程、核心组件作用及不同类型清洗方式三方面详细介绍其工作原理:
一、基本工作过程
1. 过滤阶段
流体(如水、油等)从过滤器入口进入设备,通过滤网时,大于滤网孔径的杂质(如颗粒物、悬浮物等)被拦截在滤网内侧,而清洁的流体则通过滤网,从出口流出,进入后续系统或设备。
随着过滤时间的延长,滤网上拦截的杂质逐渐增多,导致滤网内外两侧的压力差(压差)逐渐增大。
2. 压差检测与清洗触发
过滤器通常配备压差传感器或压差开关,实时监测滤网内外的压力差。
当压差达到预设值(该预设值根据实际工况和流体特性设定,一般在0.05 - 0.2MPa之间)时,说明滤网堵塞程度已达到需要清洗的标准,压差传感器将信号传输给控制系统,触发清洗程序。
3. 清洗阶段
反冲洗过程:控制系统启动清洗电机或电磁阀等驱动装置,使部分已过滤的清洁流体反向通过滤网,从滤网内侧向外侧流动。反向流动的流体产生的冲击力将附着在滤网上的杂质冲刷下来,并随反冲洗水流排出过滤器。
刮洗或刷洗动作(部分机型):对于一些采用刮刀或毛刷结构的自清洗过滤器,在反冲洗的同时,刮刀或毛刷会在驱动装置带动下旋转或移动,直接刮除或刷除滤网表面的顽固杂质,增强清洗效果。
排污过程:被冲刷下来的杂质与反冲洗水混合后,通过排污阀排出过滤器。排污阀的开度、开启时间等参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控制系统中进行设定,以确保杂质能够彻底排出,同时尽量减少清洁流体的损失。
4. 恢复过滤
清洗过程完成后,排污阀关闭,过滤器恢复到正常的过滤状态,继续对流体进行过滤,等待下一次压差达到预设值时再次触发清洗程序。
二、核心组件及其作用
· 滤网:作为核心过滤部件,其材质(如不锈钢、尼龙等)和孔径(根据过滤精度要求选择,常见范围为10 - 3000微米)决定了过滤效果和适用场景。例如,在工业冷却水系统中,可能选用不锈钢材质、孔径为50微米的滤网,以有效拦截冷却水中的泥沙、铁锈等杂质。
· 压差监测装置:实时反馈滤网堵塞程度,是触发清洗程序的关键信号源。常见的压差传感器精度可达±0.5%FS(满量程),能准确感知微小压差变化。
· 驱动系统:包括电机、电磁阀等执行元件,负责控制反冲洗水流方向或刮洗部件动作。例如,采用伺服电机的驱动系统可实现转速在50 - 3000r/min范围内精确调节,以匹配不同工况的清洗需求。
· 控制系统:基于PLC或单片机开发的智能控制模块,通过预设程序实现压差监测、清洗逻辑判断、驱动系统控制等自动化功能。支持远程监控接口(如RS485、Modbus等),便于接入工业物联网系统。
三、不同类型自清洗过滤器的清洗方式
1. 吸吮式
· 原理:利用吸嘴在滤网表面移动,通过负压将杂质吸出。吸嘴通常与排污管路相连,在移动过程中形成局部负压区域,将滤网上的杂质吸入排污管排出。
· 特点:适用于高精度过滤场景(过滤精度可达5微米),但清洗强度相对较低,对于粘性较大的杂质清洗效果可能欠佳。例如,在电子行业的超纯水制备过程中,吸吮式自清洗过滤器可有效去除水中的微小颗粒杂质,保证超纯水的质量。
2. 刷式
· 原理:通过电机驱动毛刷旋转,毛刷与滤网表面直接接触,将杂质刷除。毛刷的材质和硬度根据滤网材质和杂质特性选择,以确保既能有效清除杂质,又不会损伤滤网。
· 特点:清洗效率高,能应对粘性杂质,但毛刷易磨损,需定期更换。在污水处理厂的预处理环节,刷式自清洗过滤器可快速清除污水中的毛发、纤维等粘性杂质,保护后续处理设备。
3. 反冲洗式
· 原理:利用过滤后的清洁流体反向冲洗滤网,依靠流体的冲击力将杂质冲掉。反冲洗水流的方向与正常过滤水流方向相反,能够更有效地松动和清除滤网上的杂质。
· 特点:结构简单,维护成本低,但对杂质粒径和浓度有一定要求。在水处理行业的大规模应用中,反冲洗式自清洗过滤器因其可靠性高、操作简便而被广泛采用,适用于处理杂质含量相对较低的流体。
自清洗过滤器